“钢铁企业出于自身生产的需要,可与矿山约定临时价格采购铁矿石。”4月28日,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例行的行业信息发布会上做出上述表示。尽管罗冰生称这只是特殊情况下的过渡,但很显然由中钢协主导的2010年铁矿石长协谈判就此画上句号。和讯网特别策划了“聚焦铁矿石谈判困局”论坛,邀请知名学者和业内嘉宾,来深入探讨铁矿石谈判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。部分文字实录如下:
戴国庆:刚才徐先生提的问题我认为很重要,在我刚才预测未来几年钢材价格走势的时候提了一个结论,未来铁矿石价格不会长时间单边上涨,这里有一个隐含的前提,中国钢铁业粗钢产量峰值可能会很快到来。去年我们的粗钢粗算400公斤,韩国和日本是800、1000公斤,台湾更高达到1200公斤。中国可以肯定达不到这样的高度。我曾经问日本人和韩国人,你们产量那么高,消费结构到底怎么样?日本人说,我们的产量三分之一自用,三分之一直接出口,三分之一间接出口,所谓间接出口就是造船、汽车等等,我认为他说的国内消费的比例可能稍微低了一点儿。韩国实际上也是差不多的,钢材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也都很大。日本、韩国钢材直接出口大部分是到中国,比如汽车板,国内进口高档钢材用料主要还是来自于日韩。
戴国庆:中国钢材的直接出口永远不会达到日本和韩国那样的比例水平,中国政府不允许,中国内部环境原料制约等等因素都不允许中国达到这么高水平。而且中国自己的粗钢产量基数太大了。07年我们的产量的10%出口,净出口4600多万吨,全世界都嚷嚷地受不了了,估计将来我们说一吨不出口也是不可能的,但控制在10%以内,比如8%左右,政府把这个作为控制目标我认为是合理的。 |